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等决策部署,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城市治理、产业升级与开放合作,2025年5月13日,钦州市委办公室、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钦州市人工智能发展突破行动三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围绕“数据驱动、算力支撑、场景牵引、生态协同”定位,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行业应用、产业生态、国际合作五大维度部署14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形成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场景应用的全链条闭环体系,实现基础设施高效利用、技术成果精准转化、数据要素有序流通,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数据驱动、算力支撑、场景牵引、生态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策源地。其中:
在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数据资源底座,依托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推动公共数据扩量提质,开发跨境贸易、港口物流等30个以上数据产品并上架交易,实现企业数据资产入表与流通。要夯实算力资源底座,建设城市大脑智算中心,为各级各单位提供统一算力支持,部署一批绿色算力项目,到2027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100P以上并面向东盟国家开展算力出口。要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感知体系,完善智能感知网络,升级AI摄像头、无人机基站、无人船等设施,全市AI摄像头达到8000个以上,基本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要建设城市大脑平台,集成数据中枢、智能决策等功能,打造“一网统管”决策指挥平台,形成“城市运行全景图”,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
在深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算法与大模型聚合平台,在壮美广西·钦州市云统一本地部署DeepSeek等大模型,开发一批人工智能算法,建成3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打造100个以上示范案例。争取成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分中心,引进一批人工智能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全栈国产化的“算力+AI基础平台+大模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路线,把“国产算力+国产大模型+适合东盟国家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整体推广到东盟国家落地部署使用,开发多语种语料库。
在行业融合应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聚焦石化、港口、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搭建“人工智能+”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争取创建国家级石化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发重点算法和垂直大模型100个以上,落地应用场景50个以上,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20个以上重点领域深度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产业生态培育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依托中马“两国双园”打造港口物流智能化、跨境数据应用等特色园区,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构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高地。要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智算中心等核心领域开展精准招商,鼓励企业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梯度培育智能工厂,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依托科技园区集聚产业链企业,建成人工智能产业园1个以上,引进培育数字经济企业50家以上。
在国际合作与开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人才政策,将相关专业纳入紧缺目录,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校增设专业,设立“人工智能人才飞地”,培养复合型人才。要聚焦东盟数据跨境流动,制定负面清单。依托南宁通信业务优势,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设立“数字保税区”,开展数据增值服务。要强化与东盟国家反诈合作、数据跨境安全监测,加强培训宣传,提升防护能力。
《实施方案》还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营造发展氛围等3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