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以“网号+网证”为核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体系进入全面落地阶段。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信任基石”,将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提供高效安全的身份认证支撑。
破解身份认证碎片化 构建统一数字信任体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身份认证是核心环节。过去,不同政务平台、商业系统采用独立的账号体系,导致市民需反复注册、多密码管理,既影响体验,也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办法》推动的“网号”(用户唯一网络标识)和“网证”(可验证的电子身份凭证)模式,通过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有望彻底解决跨系统身份互认难题。
例如,杭州市民未来或可凭“网证”直接办理社保查询、公积金提取、医院挂号等业务,无需重复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企业通过“网号”可一键登录多个政务平台完成报税、年检等流程,显著提升效率。
赋能智慧场景 推动城市服务“无证化”
《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加速智慧城市“无证化”进程:
政务服务“零跑腿”:结合电子签名技术,远程办理不动产登记、法律援助等高频事项成为可能;
城市生活“一码通”:公共交通、社区门禁、文旅场馆等场景可通过“网证”实现“刷脸”或“扫码”通行;
数据安全强化:通过分级授权机制,市民可自主控制身份信息使用范围,防止隐私滥用。
北京市经信局相关人士表示,该体系与城市大数据平台对接后,还能为人口管理、应急响应等提供动态实名数据支持,提升治理精准度。
行业展望:标准统一催生新生态
智慧城市产业链企业已积极布局。部分安防企业正研发融合“网证”的智能终端,如支持“网证+健康码”联查的闸机;云计算厂商则探索将认证服务嵌入城市大脑平台。专家指出,统一身份认证将降低企业开发成本,推动形成以可信数据为核心的应用生态。
不过,全面推广仍需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地方系统兼容性等问题。《办法》也明确要求严格审核认证服务机构资质,确保数据安全。
结语
“网号+网证”的全面落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智慧城市从“连接”走向“信任”的关键跃迁。随着《办法》实施,一个“一人一证、一企一号”的高效可信城市服务体系正加速成型。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