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梅汛期以来,湖州市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湖州辖区高速山区道路较多,持续降水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那么,有没有办法提早发现隐患,及时提醒交通参与者呢?
2024年,全国多地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方、隧道桥梁垮塌、山体滑坡等涉路交通险情,引发惨烈伤亡事故,引起各级领导高度关注。交警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管部门,亟需破解交通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这一难题。去年以来,在部交管局、部道研中心、浙江省交管总队的直接指导下,湖州交管支队创新打造以导航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浙里安行·护航平台”1.0版本,有效破解高速公路突发险情“发现难、示警难、处置难”问题。
案例
近日湖州交管支队高速三大队接收到模型预警,马上调取监控对G25高速公路相关路段进行核实,发现有一辆半挂车违法停在应急车道内,驾驶人正在后方捡拾掉落货物。三大队立即派警力前往处置,将货车及人员带离高速并安排车辆驳货,避免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护航平台赋能,湖州交管支队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有效地突破:
风险感知更加灵敏。在传统“线上视频巡查+线下车辆巡逻”的基础上,依托导航对在途车辆位置、速度的实时监测,增加了一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路面异常事件感知新路径。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每天发现的事故、违停等异常事件由原来的130余起上升至现在的300多起,重大风险警情验证准确率接近100%。
应急响应更加高效。发现异常事件后,地图导航全面向用户推送即时预警语音,达到“发现即预警”的最佳效果,“预警即处置”的最快反应。第一处置力量到达现场时间、一般占道事件处置平均撤除时间分别缩短到8分钟、15分钟,因异常事件引发的二次事故下降57%。
为健全“一路多方”工作机制,加强公路突发险情监测预警处置工作的总体部署,湖州交管支队迭代升级“浙里安行·护航平台”2.0版,全力打造风险掌控更加全面、动态管控更加科学、协同处置更加顺畅的高速公路险情监测预警处置工作体系,推动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干预转变。
“浙里安行·护航平台”2.0版特点
(一)运用融合监测技术实现全量主动感知。实现对车辆停驶、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抛洒物、行人等20余种路面异常事件的全天候车道级态势感知,检测用时小于5秒,误报率、漏报率均小于2%。
(二)运用视频跟踪技术实现异常事件自动锁定。平台警情生成后,会同时展现三个视图界面,包括事件框定图片、事件发生前后12秒视频和实时就近云台监控画面,实现了异常事件的自动快速判断。
(三)运用多维交互技术实现全方位警示干预。在高德、百度等导航平台和12吨以上货车平台的基础上,打通危化品车车载终端、智在行App、电话、短信等多个预警信息即时发布渠道,加强传统路面情报板、定向喇叭、光电预警等预警设施的组合式运用,建立形成导航车机、无人机、声光电等3大类十余项全覆盖、立体式预警矩阵。
(四)运用融合研判技术实现重点违法的精准管控。易肇事惹祸的“隐形险情事件”实现精准打击,感知违法之后,发出违法告警,预判监控信息,利于民警对其及时落地管控。
今年以来,全市高速公路交通险情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显著提升。“浙里安行·护航平台”自动触发交通险情预警23万余条,通过电话、情报板、导航、无人机等各类渠道干预提醒10.2万次,处置事故、占道等高风险警情9020起,主动感知发现率达90%以上,交通事故总数、事故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7%、62.5%。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