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重大突破!我国首台乏燃料干法后处理集成台架建成

2025-07-01 14:11:50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阅读量:18033 评论

分享:

  中国核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2025年6月28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发布重要科研进展:我国首套乏燃料干法后处理主工艺设备科研样机集成台架(简称"干法后处理集成台架")已在辽宁葫芦岛基地顺利完成安装工作。
 
  这一里程碑式进展标志着我国在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实现了干法后处理主工艺设备从单机研发到系统集成的跨越式发展,为后续开展关键技术验证试验提供了重要支撑平台。
 
  该集成台架作为"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核心设施,主要用于模拟真实热室工作环境,可进行远距离操作、设备检修维护以及物料输送等关键工艺的模拟演练,将为干法后处理工艺的多项设计参数提供重要验证依据。
 
  核能技术突破亮点,包括远程操作精度,集成台架采用多轴机械臂与激光定位系统,可实现0.1毫米级操作精度,满足高放环境下对燃料组件的精细切割与分选需求;模块化设计,三大功能区域采用快拆式结构,支持72小时内完成设备重组,适应不同规模的后处理工艺验证;数字孪生系统,配套建立的虚拟仿真平台可实时映射台架运行状态,提前发现设备干涉风险。
 
  该台架的建成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快堆乏燃料干法全流程模拟技术的国家,相较传统水法后处理具有三大优势:废物减量,二次废物产生量降低80%;防扩散,避免钚的分离纯化环节;经济性,建设成本较同等规模水法装置降低35%。
 
  据悉,该科研设施规模宏大,整体尺寸达到长78米、宽11.5米、高12米,内部设有三大功能区域:主工艺设备操作验证区、设备检维修演练区和物料运输演练区,充分满足了各项科研试验需求。
 
  该成果也将为商用快堆核电站的核燃料"自给自足"奠定基础。据测算,完整闭式循环系统可使铀资源利用率提升60倍,放射性废物量减少80%。
 
  中核集团表示,该装置的建成将推动我国核燃料闭式循环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科研团队已启动2000小时连续运行测试,下一步将开展系统联调联试工作,计划于2026年完成首轮热试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铅铋堆紧固件用高硅奥氏体钢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特种合金研究部通过合金成分调控,提升“Ni/Cr当量比”,显著延缓紧固件用高硅奥氏体钢在典型服役温度-510℃长时时效时,晶界发生的奥氏体分解现象(γ→M6C α)。
      2025-03-18 14:19:57    15983
      铅冷快堆核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