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一则紧急通知让供应部骤然绷紧——耙沙机核心部件螺旋齿濒临报废,仅剩5天寿命且无备件。黄俊杰带领团队火速出击,宜宾本地、成都重庆的厂家电话打遍,回复却令人心沉:“工艺特殊,做不了。”
最后一线希望落在省外某厂,但对方直言:“加工需3天,物流往返再耗4天。”
“七天,等不起!桥断了,我们就是桥!”黄俊杰当机立断:派专人飞赴厂家当面交付样品,加工完成立刻携件返程。
这一搏,抠出两天生命线。样品送走后,他昼夜紧盯进度,每日三次通话追问每个环节,直到加工完成、零件登机的消息传来,整个供应部悬着的心才轰然落地。
设备部最终按时完成抢修,生产线轰鸣如常——而黄俊杰已连续72小时未曾归家。
这惊心动魄的七天,不过是黄俊杰胸前党徽的一次淬火。
作为年轻的党员骨干,他将“保供”视为战斗堡垒:2024上半年,在耀华集团集采办的支持下,宜宾公司纯碱采购价同比直降近400元/吨,其余原料价格全面下浮;带队新增白云石、长石等关键物料合格供应商,备品备件到货率高达99%。
制度创新更是他的战场——他带队修订7类合同模板,堵住法律风险漏洞;开发新供应商网络,为生产体系织就更坚韧的安全网。
供应部的同事都知道,黄俊杰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灭。晚上十点,他还在电脑前修订合同模板——那些用不同颜色标注的条款,都是他从过往纠纷里总结出的“雷区”。在群众心里,他是急难时刻最可靠的“定盘星”。他以俯身实干的千万次剪影,践行着“党徽戴在胸前,责任落在实处”的灼灼初心。
“组织把担子交给我,我就得把路走宽。”营销标兵到供应尖兵,岗位在变,党员本色愈坚。
当同事们问他为什么总能在紧急时刻想出办法,他会指着胸口的党徽笑:“因为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扛,背后有组织,面前有生产线,总得把桥架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走进供应部的办公室,墙上的进度表贴着各个项目的实时数据,而黄俊杰又带着团队奔赴下一个供应商现场。
撰稿 | 王衎麟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