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生态环境部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

2025-06-26 14:00:36来源:生态环境部 阅读量:16309 评论

分享: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
 
  一、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8部门近日联合启动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高发态势。
 
  专项整治行动以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以及非法拆解处置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新能源设备、退役动力电池等为重点,聚焦路网交织、城乡结合、拆迁地块、行政交界等区域和山边、水边、岸边等“三边地带”,以及河流湖泊、荒滩荒地、坑塘宕口、矿坑溶洞、自然保护地、林地等无人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组织人员开展巡查排查,并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和非法拆解处置废弃设备及消费品等污染环境问题。
 
  行动期间,将严查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行为,依法及时查处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的产废单位、运输单位或个人,有效斩断“黑色”利益链条。将严打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犯罪行为,对涉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或对公共财产造成经济损失,涉嫌构成犯罪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依法加快查处,提高法律震慑力。
 
  按照专项行动的部署,到2025年底,完成问题排查和整改措施制定,以及能立行立改和环境污染隐患突出的问题整改;到2026年底,总体完成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到2027年底,完成整改“回头看”。
 
  生态环境部已在门户网站开设了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线索征集专栏,公开了举报电话及邮箱,各地也按要求在门户网站上公布了线索征集渠道,欢迎社会各界及媒体朋友提供问题线索。
 
  二、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和适应气候变化进展相关报告发布
 
  今天是2025年“全国低碳日”,此时此刻,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正在浙江杭州举行。活动现场,我们将同步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这也是继《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之后,我部对外发布的首个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同时,还发布了反映国内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同时,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传承、传播推广和转化利用,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意见》从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三个方面明确了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和交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财富、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壮大生态文明主流舆论、繁荣生态文艺创作、打造生态文化阵地、推动生态文化出海、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等十项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按照《意见》要求,各地要在人才培养、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保障。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建设试点和成效评估工作,征集并向社会宣传推介生态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引领和带动各地生态文化发展。
 
  四、第一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清单公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5年第一批“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清单,共包括22项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主要围绕清河净滩、减塑降噪、社区环境美化、排污许可、核安全等领域开展。
 
  《清单》的发布旨在推动落实《“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宣传推广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为志愿者提供参与机会和岗位,促进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同时,也为地方制定当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清单提供模板示范。
 
  截至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有大约30万支,志愿者人数超过了3500万,实施了151万多个项目活动,成为传播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布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清单,吸引更多的人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心仪的项目参与志愿服务,扩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借此机会,我也呼吁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 | 廉伟
 
  原标题: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生态环境部:夏季臭氧高发,将加强机动环境监管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年1-5月,全国臭氧浓度为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0.7%;全国臭氧超标天数共计2480天,高于历史同期水平。总体来看,我国臭氧污染上升趋势已得到初步控制,近三年趋于平稳。生态环境部将从四方面发力,加强臭氧污染防治。
      2025-06-26 14:00:37    17239
      臭氧污染治理例行新闻发布会
    • 生态环境部:推动实现海洋倾废智慧监管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废弃物海洋倾倒的环境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开展“互联网+”非现场监管,主张通过加强资源化利用来减轻向海排放压力,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025-06-26 14:00:37    17759
      海洋倾废智慧监管例行新闻发布会
    • 生态环境部:“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各项技术文件已经印发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和沿海地方的调查研究论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2025-06-26 14:00:37    1838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例行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