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地方新闻

113个试点努力4年多 深圳验证了超大城市低碳转型的可行性

2025-06-26 08:46:51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19658 评论

分享:

  一、发展脉络:从试点先行到全域推进
 
  深圳自2021年底发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试点建设,成为全国首批系统探索近零碳路径的城市之一。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首批示范(2021-2022年):2021年12月确定首批28个试点项目(如华为安托山园区),2022年扩展至第二批项目,并启动笋岗片区等区域类试点;
 
  - 规模推广(2023-2024年):2023年新增第三批32个试点,覆盖儿童公园等六大类型,总数达88个;
 
  - 深化覆盖(2024年至今):2024年第四批试点落地后,总数达113个,远超原定2025年建成100个的目标。
 
  二、试点现状与技术应用:多元场景协同创新
 
  当前试点已形成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建筑、企业六类载体,并延伸至货运、公园等新场景:
 
  - 空间覆盖:包括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安托山片区等,建筑面积达1133万平方米;
 
  - 技术集成:重点应用“光储直柔”系统(光伏+储能+直流配电+柔性控制),如福田供电局大楼改造后光伏直供办公区,传输能效提升5%;
 
  - 智慧管理:通过数字孪生、传感器网络实现动态调控,如福田供电局部署百个传感器自动调节空调照明。
 
  三、减排成效:点面结合降碳显著
 
  - 单体项目:深圳北站光伏年发电297万度,减碳1340吨;福田供电局年节电42万度,减碳189吨;
 
  - 整体规模:113个试点年减碳量达57万吨,较前三批43.2万吨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总量平均降低50%;
 
  - 社会协同:安托山片区人均碳排预计2025年比2021年降35%,货运零排放走廊推动200辆电动重卡投用。
 
  四、经验总结与未来方向
 
  深圳通过“分批试点-技术整合-全域推广”路径,验证了超大城市低碳转型的可行性。其核心经验在于:
 
  以公共建筑(占试点46%)和园区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化改造(如老旧供电局大楼)实现低成本复制;同步探索货运、社区等系统减碳,形成“技术+政策”双轮驱动模式。
 
  未来计划联动200栋建筑柔性用电,并深化货运、制造领域减碳,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深圳样板”。
 
  注:本文由AI生成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