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强化安排部署。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实际,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科学编制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方式、措施、进度、资金管理、作业补助标准与验收考核细则。召开全区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交流推进会,传达《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协同禁烧部署会》精神,解读《武清区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指导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成立2支巡查小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出动巡查车辆,开展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巡查督导工作,入乡、进村、深入田间地头,尤其是小、散、边地块,进行不间断巡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6月13日开始,在梅厂镇设立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对外来跨区作业收割机的秸秆还田装置进行检查,以确保在本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还田装置(秸秆计划离田的除外),在收获时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处理。
三是创新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为工作思路,在上马台镇高标准实施1万亩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项目。通过建立“机械化搂草集条-标准化打捆作业-专业化收储运输-精细化加工处理”的全流程作业规范,实现了秸秆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通过分级加工利用,初加工秸秆每吨售价达350-380元,经除尘揉丝等深加工工艺处理后,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每吨售价可达550-600元,为全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组织人员深入村镇、集市,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宣传等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推动交流会1次,入乡宣传26次,悬挂条幅200余条;督导各镇街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公益宣传,通过共同努力,引导农民转变了观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秸秆综合利用与露天禁烧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