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八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陕西元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检测基地)、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本次论坛以“科技 数智 绿色”为主题,聚焦纺织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技术突破、绿色低碳转型及产业应用拓展等议题,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500余代表参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学军,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贾晓刚,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强,中科金安科学技术院党委书记、院长贾旭安,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宋西全,陕西省工业信息厅消费品处处长李洁,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主任任剑锋,陕西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严家民,陕西省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侯代会,陕西元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世雄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论坛分别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段守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总工程师李昱昊,陕西元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争科,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防信息事业群总经理毕景中主持。
领导致辞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贾晓刚致辞表示,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发展,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链长制”为抓手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省两会省政府报告中提出“加快化学纤维材料研发,发展化纤纺织和功能性面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促转型,聚势蓄能抓创新的决心。他表示,2025年,将按照“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关中地区以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为重点,建立以功能性面料、安全防护材料、功能性纤维产业为主导,覆盖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能源化工、医疗防护、现代农业等多产业融合的纺织工业体系。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强致辞表示,新材料革命让智能织物实现了从“柔”到“刚柔并济”的质变飞跃,赋予了纺织品新的生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陕西省3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既承载着悠久的产业底蕴,也焕发出崭新的创新活力。陕西科技控股集团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品牌价值的跃迁。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加速迭代升级,产业格局深刻调整,统筹安全与发展尤为重要,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服装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新材料、新制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为行业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学军致辞表示,我国是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大国,整体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化纤产量占到全球70%以上,高性能、多功能、智能纤维不断突破,特种纺纱、立体编织、一键成型等纺织新技术逐步成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纺织行业众多环节开始应用,必将加速防护纺织品服装的研发设计进程,便利防护性能优化与检验评价,提升防护纺织品科技创新的效率质量。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防护纺织品服装需求和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对于防护纺织品服装产业创新发展,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科技变革潮流中把握创新发展方向。二是在产业协同创新中提升技术产品引领力。三是在产业生态构建中提升标准规则的参与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致辞指出,中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展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产协统计,2024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2138.4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64万吨,同比增长7%。中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规模已居全球首位,产品种类覆盖军警防护、应急消防、石油化工、电力防护等多个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安全防护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通过关键材料创新和跨行业合作,推动产业链自立自强。为推动安防产业高质量发展,李陵申建议行业在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绿色制造与低碳发展、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等方面加大发力。
主旨报告
中国纺织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中国纺织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占比较大,成为继电子电脑电器行业之后的最大制造行业,是稳就业稳民生的重要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在视频报告中表示,国内纺织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化纤产量、纺织服装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纺织行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纺织材料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对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他指出,功能防护纺织品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功能防护用纤维和织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产品高性能、高性能纤维混纺、舒适性、智能化、多功能防护、低成本+耐服役。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在以《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创新发展》为题的报告中,介绍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情况、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科技创新,以及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面临的挑战与展望。2025年以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延续了2024年的复苏势头,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2024年,我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领域纤维加工量达到64万吨,同比增长7%,近十年的平均增速为7.7%。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取得系列成果,近五年,安全防护领域获得纺织科学技术奖32项;2024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名单中,安防领域有20个产品上榜。未来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将开展国产化材料应用示范和替代工程,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产业链协作。
技术论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彬在《下一代纺织品的创新发展与应用》表示,下一代纺织品是在传统功能上实现了性能跨越式提升,或能开创全新应用领域、赋予纺织品全新特殊性能的先进纺织材料。他指出下一代高舒性热管理纺织品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一是保暖纺织品,兼具轻薄保暖和透视透气特性,具有高舒适性;二是降温纺织品,纺织品轻薄化、高温环境中低能耗快速降温;三是冷/热自调节纺织品,与相变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结合,纺织品智能化,可基于环境温度自适应。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肖红在《变色及红外变发技术及纺织应用》的报告中,围绕对热致变色材料的探索,电致变色材料与技术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陕西元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防研发中心副主任徐炎炎在《个体热防护织物构效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中,对个体热防护纺织品性能进行了具体介绍。她表示,运用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防护服的防护效果,并同步实现防护服装款式和材料的双重轻量化设计。个体热防护纺织品未来发展方向是轻量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
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拓展经理侯学锋在《木质阻燃纤维素纤维的绿色之路》报告中,介绍了兰精公司对行业生态绿色发展的关注,包括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环保工艺,通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和碳排放。
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翁文国在《个体防护与人机工效》报告中,对灾害环境中人体热反应机理,复合灾害环境下“环境-服装-人体”响应,PCM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芳纶基相变材料研制与表征,人体热应激评估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大客户部经理曹金立以《新材料赋能产业用纺织品新赛道》为题,分享了公司以新材料赋能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发展的历程与实践。他表示,面对工业防护服市场规模巨大、生产企业众多、行业内卷严重的现象,泰和新材规划了先进纺织事业群、新能源材料事业群、安全防护与信息事业群等四大事业群,打开成长边际,延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第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俊胜在《基于生物力学的森林灭火防护手套和防护靴的研发》的报告中,介绍了基于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结合三维缓冲高适体森林灭火防护手套和灭火防护靴成型工艺,研发的森林灭火防护手套和灭火防护靴,实现穿戴舒适性和适体性的改善。他指出,未来要进一步挖掘揭示运动生物力学数据间的关联性,建立相关模型,为防护手套和防护靴适体化应用研究提供更精确的理论参考,推动消防员个体防护装备从“经验设计”转向“数据驱动的生物力学性能标准”。
钟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陆峥分享了公司腈氯纶纤维的全球化实际应用,介绍了Protex纤维的性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他表示,Protex纤维在传统欧美工装市场取得了稳步增长和良好成绩,未来将更积极和参与推动中国阻燃工装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加舒适化、多样化、更具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
西安工程大学科技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威以《废弃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高值化利用》为主题,对废旧纺织纱线增强复合材料,3D废旧纺织纤维针刺毡/热固性复合材料,3D针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化设计,兼具电磁屏蔽和红外隐身军用帐篷,阻燃全纤维压电纳米放电机的制备与应用等内容进行的分享。
江苏工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唐以《阻燃类相关产品挑战》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变化,对防护服的材料和性能技术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研发出更高效、耐用、舒适的防护服成为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他认为行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新型阻燃纤维、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提高防护服性能,同时优化服装结构设计,提高穿着舒适度和灵活性。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主任陈倬为对阻燃隔热防护服指标体系进行了解析。并对阻燃及热防护性能关键指标及测试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他表示未来标准将向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无锡天衣拉链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功能性辅料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1年,产品包括阻燃拉链、防静电拉链、防水链、反光拉链、阻燃扣具,阻燃四合扣等。无锡天衣拉链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英以《关注品质,全面提升》为主题做分享。他表示,公司有着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还重点介绍了树脂阻燃拉链,阻燃耐高温辅件等产品的性能特点。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旭庆以《智能可穿戴在安全防护领域应用》为主题做分享。他分别对干喷湿法纺丝——双组份纤维素制冷纤维制备,海洋牧场用水下导电纱线及水质监测装备,防水电加热纱线研发,基于仿生的多层级结构纳米纱线等科研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印染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郑敏博作《防水透气面料在工装防护中的创新应用》主题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防水透气面料的国际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欧美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正通过生物基材料、智能化技术等方向加速追赶,同时他还分享了户外作业、医疗防护、防静电工装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未来工装设计需兼顾防护性、舒适性与环保性,为行业提供了技术升级的新思路。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个人防护事业部总监倪盟以《反光阻燃产品及应用》为主题做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反光阻燃材料的设计原理,重点解读了国内外标准对阻燃性、逆反射系数及环保性能的严格要求,并展示了产品在消防、石化、电力等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报告为行业提供了技术参考,助力提升防护装备的视觉警示与防火性能。
论坛同期,还召开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工作组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十五五"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领域的科技预研、新材料研发、产品性能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拓展等工作进行了全面交流。
论坛期间,专门设立了创新成果展览,26家企业参与了展示。全方位展示安全防护联盟企业及行业优秀企业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广泛集聚安全防护行业的创新资源。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合作对接,推动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