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以其独特的“麻辣鲜香”风味,成为重庆的一张闪亮美食名片。近年来,重庆小面产业蓬勃发展,展现出诸多新业态,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对其他地方小吃发展及食品机械企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重庆小面的历史可追溯至400余年前,从早期小贩肩挑扁担走街串巷叫卖,到如今遍布全市超8.4万家门店,每天销售约1300万碗,已然成为山城独特风景与文化符号。随着时代发展,重庆小面产业链不断延伸,每销售1亿元小面,可带动辣椒、花椒、菜油、榨菜等佐料近2000吨的销售,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50万人,年产值达400多亿元。但长期以来,其产业链分散、品牌化程度低、缺乏标准化工业化产品等问题,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壮大。
为突破发展瓶颈,重庆积极探索,培育出一系列新业态。大渡口区2021年率先成立重庆市小面产业园,大力推动预制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园内企业不断创新研发,如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北方消费者口感偏好,用120多吨面粉做实验,研发出既劲道又保留重庆小面附味性的产品,其七款重庆小面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在“与辉同行”重庆专场直播间,2分钟内销售超15万盒,销售总额超170万元。
不仅如此,产业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完善,重庆发布了重庆小面团体标准,以及生产技术规范、食品安全、门店经营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大渡口区还打造“渝面侠”重庆小面品牌形象,连续举办“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提升品牌价值。今年1-9月,重庆小面预包装产品实现线上销售额约3亿元、同比增长32%。同时,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等,重庆小面预包装产品已出口至三十多个国家,小面产业园内的重庆辣有引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推出近20款小面产品,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海外销售额达600多万元。此外,山姆等大型商超推出重庆小面速食新品,进一步拓展了重庆小面的消费场景与市场空间,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市场齐发力的新业态逐渐成型。
重庆小面产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方小吃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在品牌打造方面,地方小吃应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内涵,像重庆小面与重庆城市文化紧密相连一样,赋予小吃独特文化价值,并通过举办特色美食节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制定从食材选取、制作工艺到产品质量的统一标准,既能保证小吃品质稳定,又利于规模化生产与连锁经营。例如,通过制定严格的调料配比、面条制作标准,让消费者无论在何处品尝,都能感受到地道风味。拓展消费场景也是关键,利用预制菜、速食产品等形式,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让小吃走进家庭、商超、电商平台等更多场景,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对于食品机械企业而言,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启发。随着小面产业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对食品机械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自动化炒制机高效炒制调料,到辣椒舂制机升级为电动马达提高生产效率,再到面条加工设备需满足不同口感面条的制作要求,食品机械企业应针对地方特色小吃加工特点,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定制化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注重食品机械的智能化发展,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准控制,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助力地方小吃产业实现工业化转型升级。
重庆小面产业以小见大,在创新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活力。其新业态模式为其他地方小吃发展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为食品机械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蓝海。相信在借鉴重庆小面产业成功经验基础上,各地特色小吃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与文化价值。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