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色泽鲜艳、酸甜可口,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以鲜食的方式享受草莓的美味。眼下,随着气温上升,草莓鲜食进入尾声。然而,草莓的价值远不止于鲜食这一途径,其在深加工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
从营养角度来看,草莓堪称“营养宝库”。丰富的营养成分,为草莓深加工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无论是制作饮品、食品,还是开发保健品,都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益处。
在实际产业发展中,草莓深加工已呈现出多样的产品形态。例如,在一些草莓主产区,速冻草莓成为重要的加工品类。通过先进的速冻技术,将新鲜采摘的草莓迅速冷冻,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和口感。这些速冻草莓不仅可以作为烘焙原料,用于制作草莓蛋糕、草莓冰淇淋等甜品,还能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像山东安丘,作为草莓种植大市,其生产的冷冻草莓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据安丘市相关数据显示,当地草莓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7.5万吨左右,部分草莓经加工制成冷冻草莓后,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草莓酱也是常见的深加工产品。将草莓熬制成酱,不仅延长了草莓的保存期限,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面包店用草莓酱涂抹面包,增加风味;甜品店将其作为馅料,制作草莓派等美食。此外,草莓粉、草莓汁、草莓酒等产品也不断涌现。草莓粉可用于制作固体饮料、添加到酸奶中提升口感;草莓汁作为清爽饮品,满足消费者对天然果汁的需求;草莓酒则凭借独特的果香和醇厚口感,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在一些地区,草莓酒的酿造还成为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
草莓罐头兼具开罐即食的便捷性和甜品属性,成为丹东草莓鲜果价值的再升级。企业利用低温锁鲜技术,通过将热杀菌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以下,配合真空负压渗透工艺,不仅糖水浓度从传统的40%降至18%,更让维生素C保有率达到了鲜果的78%。去蒂、分选、灌装、巴氏杀菌……16道精密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一颗颗“红颜”草莓被快速加工成罐头,保质期也从鲜果的7天延长至18个月。头茬果走鲜食市场,二茬果则用于深加工。凭借“鲜罐双驱”模式,去年,丹东草莓加工量突破8万吨,成为年轻上班族办公室里的新宠。
然而,草莓深加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草莓的保鲜期短,采摘后若不能及时加工,容易造成损耗。这就需要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草莓从田间到工厂的运输过程中品质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部分草莓深加工企业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注重产品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深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见,草莓除鲜食外,其深加工产业价值巨大。通过挖掘草莓的应用潜力,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草莓深加工有望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