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企业动态

炬光科技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和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025-04-10 08:53:22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17951 评论

分享:

  4月8日晚间,炬光科技(688167)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8日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和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将募投项目“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简称“韶关项目”)予以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和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炬光科技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2,490,000股,发行价格为78.6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76,973.81万元,扣除承销费用人民币(不含增值税)10,852.17万元后,剩余募集资金人民币166,121.64万元。另减其他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2,856.89万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163,264.76万元。
 
  (一)韶关项目募集资金具体使用及节余情况
 
  截至2025年3月31日,韶关项目预计节余募集资金4,548.93万元,募集资金使用及节余具体情况如下:
 

        (二)韶关项目募集资金节余的主要原因
 
  在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募集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本着合理、高效、节约的原则,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在保证项目质量和控制实施风险的前提下,公司加强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费用的控制、监督和管理,通过对各项资源的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降低了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形成了资金节余。
 
  此外,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确保不影响公司募投项目建设实施、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和保证募集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了一定的现金管理收益,同时募集资金存放期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存款利息收入。
 
  (三)韶关项目节余募集资金的使用计划
 
  韶关项目存在工程施工合同尾款、工程施工合同质保金、设备采购合同质保金等款项尚未支付,系该等合同尾款支付时间周期较长,在项目建设完成时尚未支付所致。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公司拟将韶关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实际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准),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一)超募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63,264.76万元,其中,超募资金金额为人民币62,243.31万元。超募资金中10,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项目,18,6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00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8,019.08万元用于股份回购,17,624.23万元用于购买ams-OSRAM资产。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剩余超募资金1,464.41万元(未包含尚未收到的银行利息收入、现金管理收益),均为超募资金利息收入及现金管理产品累计收益。
 
  (二)剩余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
 
  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集资金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满足公司流动资金需求,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维护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司拟将韶关项目节余的超募资金和剩余超募资金(公司超募资金在使用前获得的利息收入和现金管理产品累计收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公司实际经营发展的需要,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62,243.31万元,本次拟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为6,013.33万元(韶关项目节余超募资金4,548.93万元及剩余超募资金1,464.41万元),占超募资金总额的比例为9.66%。
 
  炬光科技监事会表示,公司本次对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和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监事会同意公司本次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和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事项。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