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市场分析

“双千兆”构成新型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增强

2023-12-15 14:17:25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阅读量:62 评论

分享:

导读:随着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深化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面临新形势、显现新特点,迫切需要优化“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大幅提升“双千兆”网络的覆盖水平。

  国家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动脉,加快5G网络和千兆光网协同建设;《“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随着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深化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面临新形势、显现新特点,如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进入快速发展建设阶段,迫切需要优化“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大幅提升“双千兆”网络的覆盖水平。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提升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上海、苏州等地也积极深入贯彻国家文件精神,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着力提升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更大力度推进5G“满格上海”、千兆光网“光耀申城”、近海覆盖“5G揽海”等行动,更好服务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等十六个省级部门共同印发了《江苏省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明显优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升,更加有效节约社会资源等,促进5G、千兆光网等“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坚持适度超前部署5G网络,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江苏省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8.4万个,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第一方阵,5G网络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江苏省将完成新建5G基站2.5万个,累计建成5G基站9.21万个,提前完成“十四五”5G基站建设任务;安徽省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11.4万个,10G-PON端口数60.9万个,千兆宽带用户数超760万户,全省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77.8%。
 
  为加快推动浙江省千兆光网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球领先的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日前印发《浙江省千兆光网应用加速发展“光富浙里”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浙江省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千兆网络标杆省打造工作高效推进,浙江省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及以上端口数达72.8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86%,省内城市区域重点场所千兆光纤网络已实现全面覆盖。
 
  作为互联网大省,浙江省网民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城镇网民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G网络建设速度全国领先,浙江省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69.4万个,较2021年增加6.6万个。其中,5G基站为17.2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5.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4.8%,占比较2021年增长6.6%。每万人拥有5G 基站数已达26.2个,位居全国第四。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随着我国支持千兆、万兆宽带的各项技术逐步成熟,“双千兆”网络能力持续提升,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加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而今年工信部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计划”,进一步加强了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网络协同创新,支持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