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300 集成PN口作客户端与S7-300/400/1200/1500的 S7 单边通信(STEP7)
S7 协议是 SIEMENS S7系列产品之间通讯使用的标准协议,其优点是通信双方无论是在同一 MPI 总线上、同一 PROFIBUS 总线上或同一工业以太网中,都可通过 S7 协议建立通信连接,使用相同的编程方式进行数据交换而与使用何种总线或网络无关。S7 通信按组态方式可分为单边通信和双边通信,单边通信通常应用于以下情况:
- 通信伙伴无法组态 S7 连接
- 通信伙伴不允许停机
- 不希望在通讯伙伴侧增加通信组态和程序
本文档简要介绍在STEP7 V5.5环境下,S7-300 集成PN口的CPU基于工业以太网的S7单边通信的组态步骤,用于实现与S7-300/400/1200/1500 CPU之间的S7 通信。
1、硬件与软件条件
设备 | 数量 | 订货号 | 注释 |
CPU 315-2 PN/DP | 2 | 6ES7317-2EH14-0AB0 | V3.2 |
表 1主要硬件列表
设备 | 数量 | 订货号 | 注释 |
STEP 7 Professional V5.5 | 1 | 6ES7511-1AK00-0AB0 | V1.8 |
CPU 1212C | 1 | 6ES7212-1AE40-0XB0 | V4.2 |
表 2软件环境
2、组态配置
2.1 通过如下的步骤配置编程电脑的IP地址:
选择电脑的“ 控制面板 > 网络和共享 > 本地连接>属性”打开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TCP/*4),设置PC的 IP 地址,本例中为192.168.0.131。
图1.设置PC地址
2.2 在STEP7 中组态315-2PN/DP CPU,双击X2卡槽,再点击属性按钮以设置IP地址。(具体步骤请参见文档:CPU硬件组态入门)
图2.S7-300硬件组态
图3.PN-IO属性
西门子一级代理商6ES7 322-1BL00-0AA0
2.3 设置好IP地址后(本例中为192.168.0.1),点击New按钮添加一条子网Ethernet(1),如果已经存在子网,也可选中该子网直接点OK按钮即可。
图4.添加IP地址和子网
2.4 点击快捷菜单中的Configure Network按钮进入Netpro视图。
图5.点击Configure Network按钮
2.5 在Netpro视图的CPU上点右键选择Insert New Connection添加新连接。
图6.添加新连接
西门子一级代理商6ES7 322-1BL00-0AA0
2.6 通讯伙伴选择非(Unspecified),通讯类型选择S7 connection。
图7.选择通信伙伴和通信类型
2.7 点击OK后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勾选单端组态(Establish an active connection),并填写通信伙伴的IP地址,注意Local ID编号,本例保持默认值1。点击详细按钮。
图8.S7连接属性
2.8 在地址详细信息对话框中填写通信伙伴CPU的机架号和槽号,如通信伙伴是S7-300/400 CPU则槽号为2,如通信伙伴是S7-1200/1500 CPU则槽号为1。点击OK。
图9.S7地址详细
2.9 选中CPU,先编译再下载
图10.编译下载
注:如不熟悉下载方法,可参考如下链接:
http://www.ad.siemens.com.cn/productportal/Prods/published\Soft\Soft_3.5\Soft_3.5.html
2.10 下载完成后,可点击“激活连接状态”按钮,查看连接状态,如下图所示,则表示组态的连接已经成功建立。
图11.连接已建立
2.11 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则说明连接没有建立,请检查网线的连接、IP地址等。
图12.连接未建立
3、编写PLC程序,调用通讯块
3.1 组态连接建立成功后,需要调用通讯功能块PUT和GET进行数据交换。S7-300用于通讯连接的功能块位于标准库中,如下图所示:
图13.PUT GET指令位置
3.2调用PUT指令,本例中本地S7-300 CPU将DB10.DBB0开始的10个字节写入通信伙伴CPU 的DB11.DBB0开始的10个字节中。
图14.PUT指令
参数 | 说明 |
REQ | 上升沿触发,一次上升沿发送一次数据 |
ID | 连接ID(参看图8) |
ADDR_1 | 指向伙伴CPU接收地址区域 |
SD_1 | 指向本地CPU发送地址区域 |
DONE | 发送完成(上升沿) |
ERROR | 有故障发生(上升沿) |
STATUS | 故障代码 |
表 3 PUT管脚说明
3.3调用GET指令,本例中将通信伙伴CPU的DB20.DBB0开始的10个字节读入到本地S7-300 CPU的DB21.DBB0开始的10个字节中。
图15.GET指令
参数 | 说明 |
REQ | 上升沿触发,一次上升沿读取一次数据 |
ID | 连接ID(参看图8 |
ADDR_1 | 指向伙伴CPU发送地址区域 |
RD_1 | 指向本地CPU接收地址区域 |
DONE | 接收完成(上升沿) |
ERROR | 有故障发生(上升沿) |
STATUS | 故障代码 |
表 4 GET管脚说明
3.4 S7-300 CPU做S7通讯的客户端时,伙伴CPU无需组态编程,准备好相应的数据区即可,如本例中的DB10和DB20。如果伙伴方是S7-1200(固件版本V4.0以上)或是S7-1500 CPU,需要在CPU属性的连接机制中勾选"允许来自远程对象的PUT/GET通信访问",如下图所示:
图16.连接机制
技术数据
SIMATIC S7-300,数字输出 SM 322,电位隔离, 32数字输出,24V DC,0.5A,1个 40针 总电流 4A/组 (16A/模块) | ||
电源电压 | ||
负载电压 L+ | ||
● 额定值 (DC) | 24 V | |
● 允许范围,下限 (DC) | 20.4 V | |
● 允许范围,上限 (DC) | 28.8 V | |
输入电流 | ||
来自负载电压 L+(空载),zui大值 | 160 mA | |
来自背板总线 DC 5 V,zui大值 | 110 mA | |
功率损失 | ||
功率损失,典型值 | 6.6 W | |
数字输出 | ||
数字输出端数量 | 32 | |
感应式关闭电压的限制 | L+ (-53 V) | |
输出端的通断能力 | ||
● 照明负载时的zui大值 | 5 W | |
负载电阻范围 | ||
● 下限 | 48 Ω | |
● 上限 | 4 kΩ | |
输出电压 | ||
● 对于信号 “1”,zui小值 | L+ (-0.8 V) | |
输出电流 | ||
● 对于信号“1”的额定值 | 0.5 A | |
● 针对信号“1”的zui小负载电流 | 5 mA | |
● 针对信号“0”的剩余电流,zui大值 | 0.5 mA | |
开关频率 | ||
● 电阻负载时的zui大值 | 100 Hz | |
● 电感负载时的zui大值 | 0.5 Hz | |
● 照明负载时的zui大值 | 10 Hz | |
输出端的总电流(每组) | ||
水平安装位置 | ||
— zui高可达 40 ℃,zui大值 | 4 A | |
— zui高可达 60 ℃,zui大值 | 3 A | |
垂直安装位置 | ||
— zui高可达 40 ℃,zui大值 | 2 A | |
导线长度 | ||
● 屏蔽,zui大值 | 1 000 m | |
● 未屏蔽,zui大值 | 600 m | |
报警/诊断/状态信息 | ||
诊断功能 | 否 | |
报警 | ||
● 诊断报警 | 否 | |
诊断信息 | ||
● 断线 | 否 | |
● 短路 | 否 | |
● 负载电压缺失 | 否 | |
诊断显示 LED | ||
● 额定负载电压 PWR(绿色) | 否 | |
● 保险 OK FSG(绿色) | 否 | |
● 累积故障 SF(红色) | 否 | |
● 数字输出状态显示(绿色) | 是; 每个通道 | |
● 通道故障显示 F(红色) | 否 | |
电位隔离 | ||
数字输出电位隔离 | ||
● 在通道之间 | 是 | |
● 在通道之间,分组点数 | 8 | |
● 在通道和背板总线之间 | 是; 光电耦合器 | |
绝缘 | ||
绝缘测试,使用 | DC 500 V | |
连接技术 | ||
需要的前置插头 | 40 针 | |
尺寸 | ||
宽度 | 40 mm | |
高度 | 125 mm | |
深度 | 120 mm | |
重量 | ||
重量,约 | 260 g | |
上一次修改: | 2018/4/6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