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气浮机气浮装置选型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利用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来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操作方便和净水效果稳定。
平流式沉淀池
优点
1、处理水量大小不限,沉淀效果好。
2、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平面布置紧凑,施工方便,造价低。
平流气浮机气浮装置选型
设计要点
平流式沉淀池常用的排泥设备
1、混凝沉淀时,出水浊度宜<10mg/L,特殊情况≤15mg/L。
2、池数或分隔数一般不少于2。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水或高浊度水时可适当延长。
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为0.3~0.5m。
6、池的长宽比应≥4,每隔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8m,zui大为15m,当采用虹吸式或泵吸式行车机械排泥时,池子分格宽度还应结合桁架的宽度(8、10、12、14、16、18、20m)。
7、池长深比应≥10。
8、进水区采用穿孔花墙配水时,穿孔墙距进水墙池壁的距离应≥1~2m,同时在沉淀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的墙不设孔眼。
9、采用穿孔墙配水或溢流堰集水,溢流率可采用500m3/(m•d)。
10、池泄空时间一般≤6h。
11、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弗劳德数一般为1×10-4~1×10-5。
设计参数与数据
1、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采用8-12。
2、采用机构排泥时,宽度根据排泥设备确定。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采用多斗时,每斗应设单独排泥管及排泥闸阀,池底横向坡度采用0.05。
4、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一般采用0.6-0.9m/min。
5、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按水平流速校核。zui大水平流速:初沉池为7mm/s;二沉池为5mm/s。
6、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视沉淀池深度而定,不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挡板位置:距进水口为0.5-1.0m;距出水口为0.25-0.5m。
7、池子进水端用穿孔花墙配水时,花墙距进水端池壁的距离应不小于1-2m,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气浮法日常运行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1)巡检时,通过观察孔观察溶气罐内的水位。要保证水位既不淹没填料层,影响溶气效果;又不低于0.6m,以防出水*带大量未溶空气。
(2)巡检时要注意观察池面情况。如果发现接触区浮渣面高低不平、局部水流翻腾剧烈,这可能是个别释放器被堵或脱落,需要及时检修和更换。如果发现分离区浮渣面高低不平、池面常有大气泡鼓出,这表明气泡与杂质絮粒粘附不好,需要调整加药量或改变混凝剂的种类。
(3)冬季水温较低影响混凝效果时,除可采取增加投药量的措施外,还可利用增加回流水量或提高溶气压力的方法,增加微气泡的数量及其与絮粒的粘附,以弥补因水流粘度的升高而降低带气絮粒的上浮性能,保证出水水质。
(4)为了不影响出水水质,在刮渣时必须抬高池内水位,因此要注意积累运行经验,总结好的浮渣堆积厚度和含水量,定期运行刮渣机除去浮渣,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刮渣制度。